学校常见疾病及影响因素一、学校常见疾病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某些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力较差,因此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根据这一情况,1990年6月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在《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应作好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应当积极作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较治工作。[1]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年期疾病相对增多,如肥胖儿童在学校中逐渐增多,肥胖率增高,弱视及神经衰弱学生在学生中减少。因此,目前学校中学生常见病主要是近视眼、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及肥胖、贫血、脊柱弯曲。同时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更加明确了常见病防治的目标和措施。二、几种学校常见疾病及其影响因素1、近视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屈光不正所致。[1]近视眼是学校常见疾病之一,近几年近视眼患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4]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小学生近视率为20.23%、初中生为48.18%、高中生为71.29%、大学生的近视率为73.01%。城市学生近视率高于农村。[5-10]视力不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使青少年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体能和运动潜力。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否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无近视有密切关系。[1](2)环境因素:如近距离学习、用眼不卫生以及学习环境不符和卫生要求等造成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随学年增高而增高的现象。[11-13](3)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儿童青少年的体质、营养和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近视的形成和发展。[1]2、龋齿龋齿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疾病。儿童患龋病以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影响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列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第三位疾病。[2]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龋患率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患病趋势是发达国家龋患率逐年降低,而发展中国家龋患率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预防措施的强弱和糖摄入量的多少有关。我国中小学生恒牙的龋患率城市为40.5%、农村为29.7%;日本小学生龋患率为80%、中学生为66%;英国儿童高达95%。[3]美国12岁儿童的恒牙龋患率达90%,欧洲国家小学生龋患率高达98%;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龋患率有这样特点: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1]国内许多调查者都证实这一特点。[14-16]致病因素:(1)细菌和牙菌斑细菌是龋齿发生必不可缺的因素,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病菌是变形链球菌。牙菌斑(由粘附在牙面上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是这些细菌生存和致病的环境,细菌和菌斑相辅相成共同致龋。[1](2)食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与龋齿的发生密切相关。[1](3)机体的抗龋能力[3]对于龋齿的发生,时间有着特殊意义。[1]龋病的发生需要一个缓慢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应尽早加强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17-18]3、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全世界约有4.5亿沙眼患者,解放前我国沙眼患病率很高,城市约为40%--60%,农村约为60%--80%。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傻眼患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在大城市的中小学生中沙眼患病率已降到10%左右,郊区较高,约为20%。[1]沙眼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凡被沙眼衣原体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脸盆等物品都可传播,有资料表明,在同一农村中,无沙眼母亲的子女沙眼患病率为37.7%;而有沙眼母亲的子女,其沙眼患病率高达82.5%。[1]因此应加强预防沙眼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22]4、脊柱弯曲脊柱弯曲是儿童少年常见的体征或疾病。[2]我国5—17岁的儿童少年中姿势性侧弯发生率为7.3%,其中固定性侧弯发生率为1.4%。[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特发性脊柱侧凸在青少年人群中已占脊柱侧凸中相当高的比例(96%--97%)。这种畸形如果没有及时诊断、矫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