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果配合好,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如果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势必关乎教育的成败。每每提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家长们往往总是说,学校怎么怎么样,老师怎么怎么样,而很少有人提起我们的家长应该怎样,我们的社会应该怎样。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学生的家长虽然在教育孩子,但未必懂得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因为,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校和老师身上。实际上,教育工作要想取得丰硕的成果,光靠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努力。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毕竟学校承担着主要责任。错!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环节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一个孩子,无论品行方面还是成绩方面的突飞猛进,往往是因为家里发生的一件事,或是特殊时刻家长的一句话同样,一个学生的沉沦或颓废,往往也是因为家里的一件事或家长的一句话。而社会教育的作用,我们也不能低估,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社会教育对学生的作用,负面的多于正面的,即弊大于利。因为,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信息的获得渠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态。信息多元、易得可选的同时,一些消极的、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也随之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血腥、暴力、黄赌毒。每年,单单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精神萎靡,自暴自弃的学生比比皆是。所以,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老师、学校的做法是不对的教育绝不只是老师、学校的事,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协调一切可以协调的因素使之为教育服务。下面,我具体谈一下这几个教育环节,并简述几者的关系。应该说,有了家庭即有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有非常亲密的关系,而且具有初始性。这也是我前面所谈到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环节中起决定性的原因,孩子一出生就进入了他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就遇到了他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大量心理学家教育家都通过实验指出父母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五、六岁之前,家庭的环境、氛围对孩子将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五、六岁之前的孩子,虽然不懂事,但是家长的经常的处事方式,会在他的头脑中形成模式。甚至,当家长心神不定时,他也会感到不安。所以,作为家长,一方面,夫妻双方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另一方面,对各种事情要做到处变不惊,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学校教育的特点是规模化,程式化。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学生一旦上学,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会在学校度过。所以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环节中,学校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正是它的规模化、程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局限性。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学生,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而且,有的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是很大的。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全面的了解,也不可能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所以,学校教学不可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经常是以抹杀学生的个性特点,甚至是牺牲学生的人格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知识的传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把学习和日常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相比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宽泛一些,除了知识技能之外,它还包括伦理道德、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等。最后,我要说的是,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个性特点也不一样,意志力品质、性格,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尽量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发生矛盾,使二者实现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意识。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