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近20分钟的讲话,说得最多的是人民,分量最重的是民生。习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3年,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以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提供更好的教育需要切切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应试教育不应该成为基础教育的归宿,教育应该让每一所学校充满开放自由的阳光,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快乐的微笑,应该让学生不再厌学、教师不再厌教。开放自由的阳光、幸福快乐的微笑,就是要立足生活,竭尽全力拓宽学生成长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和人生阅历,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二是提供更好的教育需要切切实实地改革评价制度,鼓励学校为学生开辟多样的成长路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最适合的教育就是给予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道路,就是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就是要改变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三是提供更好的教育需要切切实实地推动特色学校建设,鼓励学校自主选择、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天津市教委于2011年启动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其立意就是立足本校实际,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这样说,能够有自主选择权的学校,才会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选择权归还给学生;能够丰富发展内涵的学校,才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能够打造颇具特色的学校,才会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特长,在发展的空间中有特点。因此,有特色的学校需要有主见的特色校长,有内涵的学生需要有文化品位的师资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讲,能不能建设成特色学校取决于校长和教师。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校长和教师的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不需要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将来,因为将来总是以此刻的形式出现的。提供更好的教育需要的是,在此时此刻每个教育工作者最为迫切的责任和踏实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