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注意力案例案例1一、情况描述王灵艺是我的学生,一年级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内,他的小小的身体总是有着忙不完的动作,上课除了听课不是重要事情外,其它的事情件件重要。比如,其他同学在起立声中齐刷刷地站起来时,他很积极地把数学书放进去,把语文书拿出来,顺便忙着整一下书包;读课文时忙着修卷笔刀;而别的同学做作业时,他就忙着转到后面去看别人做作业。如此一来,他的速度永远比别人慢上三四拍,注意力永远游离在学习以外的活动中,而且通常因为节奏跟不上而使作业、练习一塌糊涂。如此一来,被责备的次数与频度与日俱增,一个学期下来,丝毫没有进步的迹象。据说,他在家里的表现比在学校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妈妈点一题做一题甚至罢工的程度。对他的这种表现,我实在气恼之极、愤恨之极、无奈之极。注意力极端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懒散,这个孩子看来是如此不可救药!二、现状分析可是无奈的是,我不能由之任之,由着她。我开始分析最能影响他成绩的因素了。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课堂上的知识只是一些零乱的记忆碎片;记忆力差迫使老师、父母对他进行长期的补差工作,剥夺了大量的正常玩耍时间,这一点他尤其愤恨;生性懒散、顽劣又使他与我们之间的战争犹如一场拉锯战,久而久之,矛盾激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破罐子破摔。其实这三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是根源,直接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集中他的注意力也成了拯救她的关键了。我开始留心观察他在课堂上仅有的注意力集中的几个时间段。几天下来,还是发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刚上课的头五分钟基本能认真听课;自由读课文的时候能够读一遍,但无论生熟,一遍为止,如果同时有圈生字等一些简单的作业也能完成;朗读课文,齐读时能集中注意力跟读;偶尔简单的问题如果他听到了也会举手回答。注意力极不集中的时段为:同学回答问题时,基本做小动作;上课十五分钟到三十五分钟时间段内,特别是在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时,思维容量大,内容多,步骤快,就会零零星星有听没听地全凭他的高兴了,很多时候根本就做别的事情,指名批评也无济于事。根据上述的表现,我对她的学习心理进行了分析:1、注意力集中时间比同年龄孩子要短。一般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左右,而王灵艺的注意力存在明显缺损,而且有多动障碍,因此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我一开始设定标准为5分钟,只要她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5分钟以上就给予奖励。2、学习目标不明确。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有学习目标明确的,但是大多数的同学能根据老师的引导达成学习目标,而王灵艺却是在很明白地告诉他需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依旧弄不零清自己要干什么。3、畏难情绪很重,学习依赖性强。课堂上对于不要动脑筋的问题比较积极,比如“这篇课文有几个小节啊”诸如此类的问题。而稍微有点难度就根本懒得动脑了,每当练习抄完生字后,她就要拿着作业本上来很坦然地对我说:“老师,我下面不会做了,一个都不会做。”而作业本里接下去的一题往往是很简单的组词、反义词之类的练习。三、措施与方法根据上述的分析,我觉得还是应该避其锋芒,由浅入深地吸引他的注意力。由此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制订低标准的学习目标。针对他的学习特点,我把他的课堂学习目标定在以下三个纬度上:知识目标:认识每课一半以上的生字,学会要写的字,并能默写过关。能力目标:能读通课文,背诵我指定的段落,能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前四大题练习。情感目标:能不排斥语文课,一堂课中在老师引导下能累计聚焦15-20分钟的注意力;有举手发言的积极性,每堂课能至少回答两个问题。我降低了她的学习标准,以最接近她现有水平的学习目标作为她努力的方向。2、在课内采用选择性注意的策略,适度减轻他的精神疲劳,又把他的注意力控制在关键的时间段,避免注意的凌乱。选择性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里状态,讲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者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本来这位同学的注意是完全没有选择可言的,高兴了则注意,不高兴了就不注意。我把选择性注意的首要条件——能否对学习内容给予选择性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