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图(清)丁云鹏材料一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材料二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3、儒学体系的更新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程颐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朱熹程颢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要思想观点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3)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以求理。B、王守仁:“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陆九渊南宋思想家,人称象山先生。王守仁明思想家,世称阳明先生。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