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提高。为此,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使家园同步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1、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社会责任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在孩子学习自理过程中,让他们试着自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培养了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其次,指导家长用游戏化的口吻,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2、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幼儿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例如:洗手时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关好水龙头,轻轻甩三下,擦干手指头"。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指导家长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小班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例如:《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穿衣歌》、《脱衣歌》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4、指导家长创设情境,增强幼儿自理技能的训练。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巩固所学的技能。家长还可以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的积极性。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获胜。刚开始,家长可以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然后逐步提高穿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