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陋室铭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8.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7.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句是,。,。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四、课文分析:【主要内容】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清幽环境和室内生活图景。【主题思想】通过对陋室环境及室内生活情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1.铭本来是指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人名)的(书名),这文章押韵的韵有、、、、、、、。2.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3.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5.试做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答: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7.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答: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8.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五、中考试题:(一)山不在高……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4)无丝竹之乱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分)(二)[甲]《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