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题五初探溶液奥秘溶液的组成一.本周教学内容:专题五初探溶液奥秘单元二溶液的组成1.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2.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一般应用二.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四.教学过程:(引言)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溶液,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溶液实验:将少量的蔗糖、食盐、酒精、植物油、土壤、高锰酸钾、硫酸铜、粉笔灰分别放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仔细观察将不同的物质放到水中,是否都得到溶液?振荡后,各自都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蔗糖、食盐、酒精、高锰酸钾、硫酸铜能均匀地溶解在水中1.植物油、土壤、粉笔灰均不能均匀的溶解在水中2.盛有植物油与水的试管经振荡后,会发现混合物中有小液滴(油珠)分散在液体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油水分层的现象3.盛有土壤、粉笔灰的试管经振荡后,会发现混合物中有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沉淀的现象总结:1.溶液:由一种物质和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透明。均一:溶质溶解在溶剂里的颗粒均匀一致。稳定:溶液不管放置多长时间,只要温度不变,溶剂不蒸发,不会出现分层,沉降的现象。透明:溶液都是透明的。透明的溶液可以是有颜色的!悬浊液(悬浮液):上面的土壤、粉笔灰与水的混合物。乳浊液(乳状液):上面的油与水的混合物。(二)溶液的组成观察实验:将少量蔗糖放在水中搅拌[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回答:蔗糖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回答]分糖和水两部分;糖被溶解。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如上例中的糖。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上例中的水。[问题]溶质、溶剂通常的状态如何?溶质可以是固体,如糖。也可以是液体,如酒精。还可以是气体,如二氧化碳。溶剂通常是液体。如不特殊指明,一般的溶剂指的就是水。(三)形成溶液时通常会产生的现象实验: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再测水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实验操作(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18氯化钠溶液18不变硝酸铵溶液3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液40温度升高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用的水都是100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验结论: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四)溶质溶于水后,对溶剂(水)的性质的影响物质溶于水,会使(1)水的沸点升高(2)水的凝固点降低(3)导电性增强利用这一点,可以为人类服务。如:大雪纷飞的严冬,人们有时向路面撒一些氯化钙。起到融雪的作用。又如:冬天,驾驶员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防冻液(含乙二醇等物质)。【典型例题】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糖水、食盐水、碘酒、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糖食盐碘氢氧化钙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溶剂:水水酒精水水水2.判断正误(1)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2)泥水是一种悬浊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模拟试题】(答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