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思品复习(四)(练习三、四、五)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首先使用“小康”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随后又以这一构想设计了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A.科教兴国战略B、可持续发展战略C、西部大开发战略D、“三步走”发展战略()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它体现在①男女性别比失衡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城乡发展不平衡④人口分布不平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①建设生态文明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④落实科学发展观A、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4、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其总体目标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全面小康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B.全面小康的建设必将使我国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全面小康的技术必将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并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全面小康的建设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5、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____________”A、翻一番B、翻两番C、翻三番D、翻四番()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A文明素质B、生活水平C、心理素质D、身体素质()7、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第一次提出_______的奋斗目标。A、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三步走“战略D、社会主义现代化()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是A.国家富强B、民族振兴C、社会和谐D、人民幸福()9、法律往往被人们称为“国法”,其主要原因是A、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C、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10、法律不可能被所有社会成员自觉接受,这是因为①法律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的实施依靠国家的强制力③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要求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11、“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说明法律和道德A、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B、彼此结合,完全一样C、互相分离,毫不相干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2、对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右边的图示表示的是A、道德规范强于法律B、道德作用要大于法律C、道德的强制力要大于法律D、道德调整的范围要大于法律道德法律()13、“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说明A、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法令的施行B、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法律C、与法律相比,其他社会规范并不重要D、只要国家兴旺,法律自然会得到贯彻实施()14、彭某因多次盗窃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上的窨井盖,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彭某的行为主要危害了A、正常的社会秩序B、正常的经济秩序C、社会公共安全D、他人的财产安全()15、小李放学回家时,看到其他同学闯了红灯也跟着闯红灯,结果警察将他拦下并要进行处罚,他觉得很不服气。你认为他的想法是A、正确的,因为闯红灯的确不止他一个人B、错误的,不管别人怎样,自己都得遵守法律法规C、正确的,他是因为赶路,而且又不是只他一个人D、错误的,警察应该查处所有的人员()16、违法行为是指①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②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③不符合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④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A、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我国的审判机关是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D、人民代表大会()18、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下列由宪法规定的有①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③犯罪的罪名和应受的刑罚④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9、我国颁布的《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