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罗马人的法律一、选择题1.右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①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②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A.①②③都正确B.①②③都不正确C.①②正确,③不正确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解析:A据题干中“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等信息可判断“该法律”指《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正确,本题选A项。2.(2019·浙江6月学考)《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这主要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B.为古罗马奠定政治法律哲学基础C.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D.适应罗马帝国时期新的发展要求解析:A材料“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属于同态复仇,体现了《十二铜表法》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选择A。为古罗马奠定政治法律哲学基础的是古罗马的自然法思想,排除B。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而不是罗马法,排除C。《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而非帝国时期,排除D。3.所谓公民法,又称为“市民法”,就是罗马国家为本国公民颁行的法律,主要包括罗马社会早期的习惯法和国家颁行的决议。下列有关公民法表述错误的是()A.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B.调动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十二铜表法》从属于公民法范畴D.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解析:D罗马公民法注重程序,有繁复的条文细则,并不简单灵活。4.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此后,“罗马”实施了()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解析:C习惯法是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主要使用的法律,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逐渐被成文法所取代,故A项错误;公民法适用的是罗马公民,不适用于外邦人,故B项错误;随着罗马扩张,大量的外邦人被纳入罗马的统治范围之内,为了更好地统治,法律的适用范围也要扩大,由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法到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故C项正确;自然法是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D项错误。5.(2019·浙江嘉兴期末)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下列有关万民法表述正确的是()A.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B.适用于罗马境内外所有人C.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D.得益于最高裁判官的个人努力而设立解析:C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C项正确。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是公民法的特征,排除A项;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不含境外所有人,排除B项;据材料,万民法“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而设,排除D项。6.(2019·浙江9+1高中联盟期中)《西方文明史手册》在论述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中有如下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法令逐渐模式化,成为隶属于罗马的城市、国家之间关系的判例。基本一致的法律开始在帝国各地大量出现”,这种情形的出现表明了()A.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的发展趋势C.万民法侧重于国家事务而具有广泛适用性D.自然法条文指导万民法走向体系化解析:B依据材料“成为隶属于罗马的城市、国家之间关系的判例。基本一致的法律开始在帝国各地大量出现”,结合所学可知,该法是万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扩大,人口增加,使得公民法不能适应需要,因此制定万民法,材料说明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的发展趋势,故B项正确。A项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与材料“帝国”不符,排除。万民法侧重于调节经济和民事纠纷,故C项错误。自然法是法律观念而不是法律条文,故D项错误。7.古罗马法学家说:“法律并非人的思想的产物,也不是各民族的任何立法,而是一些永恒的东西,以其在指令和禁令中的智慧统治整个宇宙。法律是神的首要的和最终的心灵,其理性以强迫或制约而指导万物。”这里的“法律”指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