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解析:错在“而‘无我之境’则深藏而不露”,原文为“‘无我之境’则隐蔽一些而已”。2.D解析:王国维以为“有‘无我之境’的都是佳作”,本文作者对此表示认同——“实际也是如此”。3.C解析:错在“全都具有宁静、淡远之致”,原文是“其多具宁静、淡远之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每小题3分)4.D意思是:叶旺把这些上奏太祖。太祖说:“他们作为人臣没有外交权,这是间谍的欺诈行为,不要轻信。”5.D解析:“洪武”是年号。6.C解析:不符合原文意思,明太祖说的是高丽使者的行为是间谍的欺诈行为。7.(1)(5分)随后想到辽阳是重地,又设立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任命叶旺、马云担任都指挥使,前去镇守。(采分点:判断句式、“为”“镇”各1分,句意2分。)(2)(5分)自连云岛到库图勒寨十余里,沿河垒起冰块为墙,浇上水,经过晚上冻结得像城墙一样坚固。(采分点:“缘”“沃”“宿”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①比喻:作者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比作珍贵的黄金。②用典:诗歌后两句借用杜鹃滴血、精卫填海的典故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两种修辞手法每种1分,分别结合诗句说明各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9.(6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分)首句起笔便饱含深情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中间两句写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国家,忧心忡忡,并以杜鹃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出力;最后一句借精卫填海的典故勉励自己,同时也勉励梁启超要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诗句句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结合诗句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每句1分,错字所在句子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选C给3分,选B给2分,选D给1分,选A、E不给分。)解析:A项,文中没有侧面描写,也没有正面的语言描写。D项,小说情节的叙述中没有插叙。E项,小说的主题是批评黄局长治标不治本的治水方法和检查组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2)(6分)①小说安排黄局长妻子这个人物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②为下文黄局长应对省市领导的验收作铺垫,(2分)③丰富了黄局长关键时刻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的人物形象。(2分)(从其它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6分)①信誓旦旦但又不能估计事情的复杂性。(1分)一年前当着省市领导的面立下誓约,但因为不能关停污染企业,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也没有想到排污治理会影响全县的GDP。(2分)②精于应对,善于采纳意见。(1分)当排污不能如期达标时,寝食难安,大费周章,或调水稀释,或人工降雨,或曲线迎检,最终快捷治污,成为新闻人物。(2分)(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亦可)(4)(8分)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说明黄局长快捷治水成功。(2分)②从小说的结构上看,“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既照应了标题及开头,又使小说结构完整。(2分)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批判了当今治污中治标不治本的行为,也针砭了检查验收走过场的现象,同时提出了在当下该如何落实三严三实的问题,引人深思,深化了主题。(4分)(从其它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5分,选C给3分,选A给2分,选E给1分,其它不给分)。(2)(6分)客观方面:①空军航校普遍使用的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②我国已经具有制造喷气歼击机的基础。主观方面:①适应飞机发展的新形势,训练时应以喷气式飞机代替原有机型;②既可以满足培养新飞行员的需要,也可以以此培养新中国的飞机设计队伍。(以上4条,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3)(6分)①主持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的设计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