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并没有给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那时有粮票、油票、肉票、蛋票、自行车票……甚至过年过节的时候还发过黄花菜票、香菇票、木耳票,我们用十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票证来分配极其短缺的农副产品和轻工业产品。本课时主要分析计划经济体制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其基本特征和作用是怎样的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1.知道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背景。2.理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重点)3.描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通过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分析,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及思维的全面性及辩证性。(难点)2.判一判(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提示:此观点错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参照苏联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2)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提示:此观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适应我国当时的国情。×√3.想一想“一大”“二公”“三纯”指的是什么?提示:“一大”是指公有制企业规模越大越好。“二公”是指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三纯”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越纯越好。主题一计划经济的特点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一国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从基尼系数来看,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大,这一时期的基尼系数在0.2以内,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数值也保持在0.3以下,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超过0.3,90年代初达到0.37左右,90年代中期以后上升至0.4以上,目前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47。(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比较低的原因是什么?计划经济的特点及表现(1)基本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具体表现①在计划管理上,一般是国家自上而下地层层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企业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利润等。②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的纯收入全部或大部分上缴,开支由国家拨给。③在物质管理上,国家对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或主要消费资料,实行统购统销、统一分配、限量供应的办法。④在劳动管理上,实行由国家劳动部统一分配的制度。⑤在价格管理上,许多产品都由国家统一定价。⑥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把企业划分为中央管理的企业和地方管理的企业,把物质划分为中央管理的物质和地方管理的物质等。【备课资料】计划经济获得成功的条件(1)要有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2)劳动者和管理人员要有劳动和工作的积极性。(3)生产经营者要有决策权。(4)不允许无偿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