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地下室6.1基础的作用及其与地基的关系基础——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地基——直接支承建筑物的天然土,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地基天然地基——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人工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弱,或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须预先对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处理(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以及化学加固法等)后才能承受建筑物荷载化学加固法•利用某些化学溶液注入地基土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胶凝物质或使土颗粒表面活化,在接触处胶结固化,以增强土颗粒间的连结,提高土体的力学强度的方法。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硅化加固法、碱液加固法、电化学加固法和高分子化学加固法。6.2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地基土质的好坏、地下水位的高低、土的冰冻的深度以及新旧建筑物的相邻交接关系等深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基础埋深一般不应<500mm浅基础——埋置深度小于5m为了防止冻融时土内所含的水的体积发生变化会对基础造成不良影响,基础底面应埋在冰冻线(结冰的土层厚度处)以下200mm基础的埋深房屋建筑学6.3基础的类型按照基础材料和受力特点分:刚性基础——用刚性材料,如砖、石、素混凝土等制作的基础,底面宽度扩大受刚性角的限制非刚性基础——用非刚性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基础,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房屋建筑学刚性基础的受力、传力特点刚性基础的刚性角(a)砖砌基础的刚性角范围刚性角α=45°(b)素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范围刚性角——压力分布角,以α表示砖砌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26°~33°之间素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应控制在45°以内钢筋混凝土基础6.3基础的类型条形基础墙下条基——砖石墙的基础形式柱下条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按基础构造形式分:房屋建筑学墙下条基柱下条基(可形成井格形)墙下条基素混凝土垫层混合结构墙下条基框架结构柱下条基框架结构基础梁独立基础——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独立柱式基础房屋建筑学筏形基础——满堂式的板式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之分房屋建筑学梁板式筏形基础不埋板式基础片筏基础(满堂基础)桩基础——多数用于高层建筑或土质不好的情况下,由若干桩来支承一个平台,然后由这个平台托住整个建筑物,叫做桩承台。房屋建筑学桩基础(a)钢筋混凝土桩基础(b)桩承台示意桩基承台箱型基础——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形成空心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房屋建筑学箱型基础浇注箱型基础底板壳体基础其它类型的基础形式6.4地下室的类型与构造•一、地下室的类型与组成•1、地下室的类型•地下室是位于地面以下的建筑使用空间。•按使用功能分:普通地下室、防空地下室•按结构形式分:砖墙结构地下室、混合结构地下室•按地下室埋入地下深度:全地下室、半地下室•全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半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但不超过净高的1/2。•2、地下室的组成•地下室一般由墙、底板、顶板、门窗、楼梯和采光井六部分组成。房屋建筑学建筑防水构造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疏导与堵塞:疏导—将渗入缝中的水尽快排出堵塞—用防水材料堵塞漏洞方法:1.构造防水建筑材料并不一定防水,但依靠构造节点的合理及精良来达到防水的目的2.材料防水依靠建筑材料本身的防水性能来达到防水的目的。地下室防潮•当地下室地坪高于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时,由于地下水不会直接侵入地下室,墙和底板仅受土层中毛细水和地表下渗而形成的无压水影响,只需做防潮处理。防水等级标准1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2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工业与民用建筑: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1m2,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不超过一处其他地下工程:湿渍总面积不大于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m2,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不超过4处3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m2,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