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词式话题作文题型特点及审题2012-2-13一、独词式话题作文的题型特点•1.名词性话题的优点是限制作文内容,对于矫正话题作文开放过度,防止宿构和套作有一定作用。•2.动词性话题是提供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在“过程”上做文章,内容又有一定的选择性。•3.形容词性话题是提供事物的特点,既有包容性,又有开放性:人,事,物;情,理,法;正,对,反,等等,均可巧意为文。二、独词式话题作文的审题•1、话题或题目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名词性话题练习1:题目《风》(方法:化大为小,化实为虚)•“风”内涵: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4.消息,传闻;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6.指民歌、歌谣;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添加定语分类:东风、南风、和风、狂风、春风、秋风、海风、山风、家风、民风、世风、个人作风、学风、考风等等。•结合现实:谨防歪风伤身•不信东风唤不回•疾风知劲草•说说“留学风”•留住“三月风”•名词性话题练习2(方法:化大为小,化实为虚)•桥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人们通过桥渡河,城市通过立交桥缓解交通压力,古诗中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句子,汉语还有“鹊桥”“心桥”的说法,等等。那么,关于桥,你有哪些理解?哪些想法呢?•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审题提示】:材料点明了“桥”的沟通作用和审美作用,文章可实写桥,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桥,说明桥的沟通作用;也可从实到虚,从现实中的桥写到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还可以只虚写心灵之桥;还可以写古典诗歌中的桥带给人们的审美享受……但不能写桥上的故事,把文章的主体转移到故事上,而桥只作为一个线索出现。•2、话题或题目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枝干,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动词性话题练习1:(方法:添枝加叶法)•“较量”一词在词典中这样解释: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去比本领、实力的高低。在现实生活中,“较量”无处不在,譬如,警察与罪犯,商家与消费者,写手与读者,演员与观众,雇主与雇员都存在着较量;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带与城市带之间,也正发生着悄悄然却激烈的较量。较量有时是无形的,有时又是有形的……•请以“较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自定,题目自拟。••【审题提示】:•一、审材料。1.“较量”的含义。2.举例说明“较量”存在哪些方面。3.较量的形式。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去比本领、实力的高低。竞争: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二、立意。1.是什么?见原材料,人类社会,自然界,人与自然等。(时时处处有较量)•2.为什么?社会的发展需要较量;较量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较量能维护正义;较量能提高水平;较量能增进了解;较量能达到双赢……有没有不好的较量?恶性竞争,最后双输。如:鹬蚌相争、六国破灭、倾销……(点到即可,不宜大篇幅展开)•3.怎么办?①较量要有“道”(规则、道德)。②较量须具备相应的实力。(有心无力,无功而返)③较量要讲方法:认清形势、了解对象;把握分寸,不因小失大;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智慧、勇气……动词性话题练习2•“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之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请以“融”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它是独词型题目,审题时可考虑材料的限制,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