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地球运动第1讲晨昏线★要点回顾一、形态特征(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一个大圆。(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5)晨昏线在二至日时跟极圈相切。二、运动特征(1)晨昏线周日运动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2)晨昏线周年运动在极点与极圈之间来回摆动。三、时间信息(1)日期信息春秋分日过极点(或与经线圈重合),冬夏至日与极圈相切(或与经线交角最大)。(2)时间信息①两交点: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时。②两切点: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处为0时或24时,与极夜圈的切点处为12时。四、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1.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春、秋分两者重合,夹角为0°;冬、夏至日夹角最大为23°26′;二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且夹角为直射点的地理纬度。2.晨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春、秋分晨昏线平分任一纬线,与纬线垂直;冬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其余时间晨昏线与极圈内纬线相切,相交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夜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夜半球的部分)两部分,对其进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夜长短的对比情况。五、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4.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φ)与太阳直线点纬度(δ)之间的角度关系是互余的。用公式表示为:φ=90°-δ。5.直射点移动与极圈内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则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如果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则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直射点向北每移动1°,则极昼的范围向南扩展1°,直射点移至最北的北回归线时,极昼向南移动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即到达北极圈。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问题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用心爱心专心1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7.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推测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极圈上极昼极夜天数为1天,极点出现极昼极夜天数约为半年,极圈内其他纬线(X°)出现极昼极夜天数计算公式为(X°—66.5°)×4×2六、昼夜长短的判读与计算1.昼夜长短的判读: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2.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无关。4.昼夜长短的计算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昼长=白昼弧度数/15º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º即是白昼的时间。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求算。方法是: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③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数的地区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的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时。④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⑤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典例示范例题1:下图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º纬线圈的交点。据此回答1~3题。1.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2时B.14时C.1时D.15时2.A地地方时是A.6时B.18时C.7时D.19时3.此时上海(31º10¹N)的昼长A.大于10时B.小于10时C.大于14时D.小于14时用心爱心专心215º15º180º0ºAB[解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为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为昏线。可知A向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