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纪伯伦1.了解纪伯伦及其散文诗歌的特点。2.阅读文本,理解各种类型的奴性所代表的内容。3.品读课文,思考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透视。4.反思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劣根性,培养一种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奴性》是《暴风集》中的名篇。纪伯伦尖锐地指出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不自觉地通过某种形式,成为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奴隶。他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写道:“从我降生之日到现在已经有七千年了,但我所见到的只是驯服的奴隶以及用铁链锁着的囚徒。”然而这些奴隶们却顺从地跪在偶像面前,被奴性支配而不自知。纪伯伦看出一种奴性从属于奴性,存在着一个奴性的阶梯:“工人是商人的奴隶,商人是军人的奴隶,军人是统治者的奴隶,统治者是神甫的奴隶,神甫是偶像的奴隶……”而偶像不过是“髑髅山上的幽灵”!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艺术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纪伯伦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把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是“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很有影响。纪伯伦特别喜欢象征着反叛、革命、翻天覆地变化的暴风雨。在大自然的狂风暴雨中,他的内心激荡之情能够得到共鸣与抒发。《暴风集》是纪伯伦最有力度的散文集,成书于1920年,全集共31篇。纪伯伦写下这些诗文时,世界正处在巨大的政治风暴中。有一次,暴风雨骤然而起,纪伯伦对他的朋友说:“我像它!人为什么不像霹雳闪电这般说话、写作?我愿站在高山之巅,像刚刚出生时那样浑身赤裸,我愿死于风暴之中。”当时,世界正处于巨大的政治风暴之中,一战的风云使西方和东方都受到空前的震动,纪伯伦的灵魂深处也掀起了“一场猛烈的革命”。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世界性的变革时代到来了。“狂风呼啸这是我所喜欢的……我的感觉受到激励,我的心儿在悸动,我走向工作,她握着我的手——‘她’就是风暴。”正是这样的炽热中,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诞生了。这个集子荟萃了许多名篇,最有代表性的是《掘墓人》《麻醉剂与解剖刀》《奴性》等名篇。这些篇章都是针对东方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政治问题而写的,都是呼唤摧枯拉朽的变革风暴的,对阿拉伯同胞,对东方民族,具有强烈的冲击力。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驯服()镣铐()谿谷()呻吟()髑髅()床褥()怪癖()生癣()咒詈()藏匿()彷徨()liàoxùnyíndúxīnìpánghuángrùpǐxuǎnlì告罄钟磬馨香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赠送憎恨增加甑子凌辱丘陵菱角棱角3.辨析下面的近义词。(1)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辨析:①中国古代,只有皇帝才是,说出话来不容更改。②这虽不是,但毕竟是肺腑之言。金口玉言金科玉律(2)徘徊•徜徉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前者侧重指犹疑的状态,后者侧重指安闲的状态。辨析: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中央支持“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好势头不逆转。②天气渐暖的西樵山上出现了赏花潮,许多鲜花吸引了众多赏花踏春客,他们花丛中,拍照留念。徘徊徜徉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口是心非:(2)并驾齐驱: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指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