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血透室****2023年11月15日危急值报告制度内容提要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一、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1.护理人员知晓专科各项检验、检查“危急值”的项目及阈值,了解其临床意义。2.科室设专人负责危急值的报告与落实,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本。3.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立即在“危急值”登记本上完整、准确地记录报告日期、时间、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危急值内容(检查项目和结果)、报告者姓名(或工号)和电话,并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接报告者签名。一、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4.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请医生确认签名。5.遵医嘱处理。6.动态观察与评价危急值的改善情况并做好记录。7.护理部、片区及科室每半年对“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管,并有记录。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避免患者发生意外的严重不良后果。目的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临床医务人员能有效增强其主动性和责任心,增强医技科室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医疗隐患的消除。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目的三:医技科室对危急值应当高度重视,及时准确的检查或检测,出具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及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诊治服务。根据临床工作实际要求,结合国家卫健委相关管理制度及规范,适时修订。我院目前的“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见附件《***人民医院“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项目≤生命警戒线低值≥生命警戒线高值正常值电解质K(血清钾)新生儿(出生72小时内)3.2mmol/L7.0mmol/L3.5-5.5mmol/L儿童(14岁以下)3.2mmol/L6.5mmol/L其他患者2.8mmol/L6.2mmol/LNa(血清钠)新生儿125mmol/L150mmol/L135-145mmol/L其他患者120mmol/L160mmol/LCl(血清氯)新生儿90mmol/L115mmol/L96-108mmol/L其他患者75mmol/L115mmol/L总钙(Ca)所有患者≤1.52mmol/L≥3.5mmol/L2.25-2.75mmol/LMg(血清镁)所有患者0.5mmol/L3mmol/L0.67-1.04mmol/LCO2(静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呼吸科14mmol/L45mmol/L22-31mmol/L其他患者14mmol/L40mmol/L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项目≤生命警戒线低值≥生命警戒线高值正常值肝肾功能ALT(谷丙转氨酶)所有患者/>500U/L0-40U/LTBil(总胆红素)新生儿/350μmol/L34-103μmol/LAlb(白蛋白)ICU20g/L/35-50g/LCHE(胆碱酯酶)中毒患者(急诊科)500U/L/5000-12000U/L其他患者1000U/L/BUN(尿素氮)新生儿/20mmol/L1.8-6.5mmol/L肾病内分泌科/50mmol/L3.2-7.1mmol/L(空腹)其他患者/35.7mmol/L肌酐(Cr)儿童(14岁以下)NICU/650mmol/L24.9-69.7mmol/L其它患者/707mmol/L44-106mmol/L血糖GLU(血糖)新生儿2.2mmol/L15.0mmol/L3.9-6.1mmol/L(空腹)其他患者2.5mmol/L30.0mmol/L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项目≤生命警戒线低值≥生命警戒线高值正常值WBC(白细胞)新生儿2.5×109/L35×109/L(15-20)109/L血液病或放化疗患者1.0×109/L100×109/L(4-10)×109/L其他患者2.5×109/L30×109/LHb(血红蛋白)新生儿≤70g/L≥220g/L170-200g/L血液病或放化疗患者30g/L-------男性:120-160g/L其他患者≤60g/L200g/L女性:110-150g/LPlat(血小板)新生儿80×109/L1000×109/L(150-450)×109/L血液病或放化疗患者10×109/L1000×109/L(100-300)×109/L其他患者30×109/L1000×109/L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项目≤生命警戒线低值≥生命警戒线高值细菌培养无菌部位标本G染色发现细菌无菌部位标本细菌培养血液培养及其它无菌体液中有细菌检出时,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志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