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什么是“危机值”“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报告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危急值报告制度(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二)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督察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危急值报告程序(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危急值报告流程图危急值的报告范围报告范围包括:(一)心电检查(二)医学影像检查(三)医学检验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血常规:WBCHGBPLT血气分析:pHPCOPO₂₂生化:BUNCrGLU血AMYMYOTni电解质凝血功能:PTAPTT微生物:血液、胸腹水、脑脊液培养阳性;脑脊液镜检找到新型隐球菌或其他细菌。发现多重耐药菌以及发现法定传染病细菌培养阳性。免疫:HIV阳性血常规(一)WBC: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身体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及形态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正常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危急值:<2×109/L:见于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患者高度易感染。>30×109/L: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组织损伤、大手术后以及白血病等。HGB: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正常值:成年男性120~160g/L新生儿:170~200g/L成年女性:110~150g/L危急值:<50g/L多见于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正常值:(100~300)×109/L危急值:≤30×109/L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患者伴有严重出血倾向.血气分析pH:酸碱度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正常值:7.35~7.45危急值:<7.2常见于失代偿性酸中毒>7.5常见于失代偿性碱中毒PCO:₂是指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的压力正常值:35~45mmHg危急值:<20mmHg见于急性呼吸衰竭>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PO:₂为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80~100mmHg危急值:<50mmHg见于急性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