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引言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并独立地掌握它们。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也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和本领,而在于解放孩子的脑、手、脚、嘴、思想和时间、空间,给孩子创造条件,把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本能的欲望引导到科学的道路上来,激发其对科学的热爱。科学教育的中心转向学生的学习,科学教学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出有利于科学探究学习的情境,教师工作的重点由过去的直接灌输转向引导、推动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是“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这就促使我们在科学教育中必须重新确定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是科学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我认为教师还应该是活动的支持者和激励者。1、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科学课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老师应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使他们的探究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创建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是维持科学课堂探究的必备条件,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活动材料、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上的保障。1.1准备有结构的活动材料没有足够的活动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想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开展和深入。因此,在每一次探究实验活动前,都必须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探究活动,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活动材料,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有结构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在组织学生参与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通过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准备活动材料,应准备哪些活动材料,以及如何准备活动材料等。这样做,即解决了由老师准备材料的精力、时间有限的问题,又避免了学生研究时需要材料时老师却无准备的现象,更会使学生因准备的材料不同,而设计出独特的观察、实验、制作方法。如《了解空气》一课,通过先后出示装有乒乓球、酒精和空气的三个暗箱杯子,当学生猜测、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最后一个“空”杯子里装有空气时,教师质疑并激励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两个透明塑料杯、一根吸管、一个乒乓球、一张吸水纸、一个尼龙袋、一只针筒、一个装满水的水槽和一块毛巾)自行想方法设计实验证明“空”杯子里确实有空气存在。有的设计纸的奇遇实验,有的设计倾斜倒扣入水中的杯子冒出气泡的实验,有的设计倒扣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并使其深入水中的实验,有的吸倒扣在水中的杯子里的空气并使水慢慢进入杯中的实验……方法五花八门,通过实验学生“看”到了空气确实存在。1.2保障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在孩子们的心中,“做”什么的愿望永远那么强烈。路培琦老师说过:“经历就是人生”。只有亲身经历了过程,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永远留在脑中不可磨灭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当学生猜想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或碰撞或弹拨而产生时,教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