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几十年来,每天都在备课、上课,周而复始,有人说单调,有人说没劲,其实让我说,只要每天都是在用心感受,感受学生丰富的思想,旺盛的生命,感受教学创意无限,意犹未尽。那麽,每天都是生活趣味无穷的。其实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如果每篇课文都是照例案去上,每次备课都如同抄字员在机械抄写,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可真是单调没劲。但你只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并用心、用情去渗透每一次的教学设计,每一节的课堂讲授,那么你就会感受到教学设计以其所带来的令你意想不到的课堂氛围给你的幸福和喜悦,说到底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会让你的课堂精彩无限,也会让你的教学生活魅力四射,那么,什么是有效地教学设计呢?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整体特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系统的设计,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效性、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效果如期实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呢?我肤浅的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了解学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了解学情,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备学生。在进行每次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到所面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课堂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做到这样心中有数,我们才能针对学生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提问方式,问题难度,否则,我们就是在打无准备之仗。至今不能忘怀的是那次在校内执教的《孔子游春》公开课,课堂的冷清让人难以忍受,课堂氛围始终掀不起高潮。虽然一个个问题问过去,只有个别学生举手回答,大多学生不能畅所欲言。课后,老师们评课时说课讲得不错,但就是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反思后,觉得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不够,他们无话可说。其原因是学生对孔子生平了解不够,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这问儒家大思想家。学生只能就课本内容做简单的理解,不能深入的理解孔子借物抒情,托物喻理的思想内涵,应在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或在网上查找有关孔子的故事书,正确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位大思想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握学情,学生才会言无不尽。“吃一堑,长一智”,一堂失败的课使我明白,要想上好一堂课,我们必须在课前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融入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吃透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生命是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而有效地教学设计的关键在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的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读,上课时对教材不慎了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能取得高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严格依据新课标,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的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知识性强,有的课教育性强,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尽可能挖掘和升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重难点的确定于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只是选择要注意“策略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学习新知识以及探究性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选择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和多功能性。关于重难点的突破。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把难点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