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刘延红《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侯海燕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讲解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围绕“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三个中心句展开,从它的精妙布局、宏伟建筑要、珍贵文物这三方面来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易翠娥老师在对文本的处理及教程的设计中,紧扣文本特点,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纵观全课,主要有以下可取之处:1.注重情感投入,增强教学效果。侯老师业务素质较高,能够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投入自己的全部真情,时而让学生沉浸在昔日的美景中,时而让学生充满愤怒、惋惜之情。从美景到毁灭,整个画面、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熏陶。2.合理使用课件,提升学生情感。侯老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各类景观和被毁灭后的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朗读,结合教师言语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3.落实课标要求,朗读指导到位。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侯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磨擦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过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放手让学生自由读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以下几点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1.整堂课容量较大,面面俱到,略显仓促,一代而过,教师导的多,学生悟的少。2.课时的划分有待商榷,第二课时的容量过大,冲淡了对词语的理解,特别是对课文的不同形式的朗读。3.“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不可估量”等重点词语的品析是否可以再深入点?4.所讲的四个自然段平等使力了,没有突出本文的重点。5.教师的评价语过少,这是否对回答的学生起到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呢?是否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