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老人与海鸥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4)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章握本课生字与新词。(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3)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重、难点1、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2、体会蕴含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理解文章脉络,给课文划分结构段。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教具准备歌曲《丹顶鹤的故事》的录音。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放录音《丹顶鹤的故事》。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这首歌好听吗?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歌中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丹顶鹤,她滑进了沼泽地......这位丹顶鹤女孩叫徐秀娟,是我国首位环保烈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一位普通老人与环保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云南昆明翠湖边,名字叫《老人与海鸥》。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课文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吴庆恒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2)生提出质疑,老师适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生通读课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4)理解“褪色、嘬、抑扬顿挫、歇落、滇池、守灵、漩涡”等词语的意思。5)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体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6)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第一段(第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第二段(第14—19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老人对海鸥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3、再读课文,质疑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示出来。2)小组交流。(1)老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2)当老人死后,海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举动?。。。。。。4、小结1)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海鸥也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5、作业布置1)书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新课2、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过渡: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动物与人的真情。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理解。(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嘬起嘴向鸥群呼唤。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作者把鸥群吃食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使人感受到人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