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一位牧童勇于给著名的画家戴嵩指出画中的错误,而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地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画家与牧童》第一课时中努力将语文课还语文的本色,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回归文本,让学生读出理解,读中感悟。一、抓住知识点,培养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根据二年级学生识字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识字环节:指导交流识字、读带拼音的词语、说字形结构和读去拼音的词语。读的方式力求多样,有自由练习读,有全班齐读,有开火车读,还有男女生比赛读认的方式也力求多样,依据游戏的模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期间从重点字音、字义、字形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理解和识记。在不断的反馈中识字,只有抓好了识字教学,学生掌握语言才有一定的基础。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任务。练习写字时,范写应强调学生边看边书空,让学生观察字的笔顺、结构,指导学生怎样把字写美。讲究观察、示范、书写评价、再写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所提高。二、抓住训练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一堂课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适当引导,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出示填空题,让学生简单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孩子们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尤其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了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就……”练习说话。有的学生说:“我一回家,就做作业。”有的学生说:“我出门一抬头,就看见蓝天。”还有的说“妈妈一回家,就做家务。”通过说话训练,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积累了好词好句,也发展了语言,培养了说话的能力;在学习“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时,让学生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著名”,用近义词的方式理解了词语,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一些好词。三、抓住重点词,培养品读感悟能力重点词句的理解是学习课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在学习“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抓住关联词“一……就……”来进行语言训练,体会“一……就……”这一个关联词的妙用,学生也初步体会到了戴嵩的画技高超。在感悟“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一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学生理解并有了亲身体验后,朗读也跟得上了!通过这堂语文课,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备课时美好的设想往往幻灭在实践面前。其中最严重的是朗读训练不到位。在课堂中只重视了识字认字的方面,朗读训练草草收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朗读的指导训练:没有在理解课文中进行如何理解句子的训练,这一环节过于草率要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而不是单纯机械式地授予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