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小学数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学习能力差,学习效果低的学生)。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1、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学习产生了困难,对学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就不肯动脑积极思考,漫不经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学困生一般来说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这也是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上课身在教室心在外,课堂上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一些小动作,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师在讲些生么。这样,当天的学习内容没有掌握,明天的学习任务又没有完成,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形成了知识断层。而数学是有前后联系、系统的学习,不进则退。3、学习刻苦,效果较差还有较少一部分学生,学习也很用功,也能注意听讲,但总是成绩不好。这部分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别人一听就懂的问题,他却总是搞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信心,造成落后。4、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学习差的学生往往不受老师们的欢迎,主要是受考试,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认为这部分学生托班级后腿,导致老师上课不让他们发言,放任自流。而无所事事的学困生门往往在课堂上会弄出些小动作来。这时,老师如果再加以训斥,甚至施以拳脚,往往发生与学困生言语、动作等的冲突。于是,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老师看不起他,就算你的课上得再生动具体,他也不去听。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调控和优化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把学困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数学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幽默风趣的比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内心的喜悦和享受。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2、不歧视,重点辅导对学习能力差的学困生,不要视为包袱,对他们要多做些课外辅导,补救工作。对学困生来说,学习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不仅可以对他们的知识缺漏进行补习,更是对他们行为养成,学习方法的矫治引导。每节课下来,我总是及时把他们叫来,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方法等对他们再重新梳理一次,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还有什么困惑,尽量不形成新的知识断层。再通过具体的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和数学教具的动手操作,适当的课外练习,让这些学生更具体深刻的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规律,掌握运算技能。同时,适当多给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我坚信“精诚所至”总会“金石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