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设想:一、加强诵读训练,可使用配乐方式;二、开展“书法比赛”、“画插图”、“猜谜语”、“当翻译”等活动;三、精心设计板书;四、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幽默机智:五、2课时完成。[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喜欢玩吗?生:(齐)喜欢!师:那么大家喜欢学习吗?生:也喜欢!师:哦……玩也喜欢,学也喜欢,那么如果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老师倒有一个主意:如果有一种方式能把玩和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好不好?生:好极了!师:活动课就是这样一种方式。今天哪,我们适当放松一下,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在学中玩,玩中学(板书),好不好?经过广大教师的精心整理和编辑,结合近几年的考试命题范围,经过数年的奋战,编辑出了上万套实用性,参考性很强的试题,用于给同学们复习备考。生:好!(群情激昂)师:我们今天一起在玩中学的课文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高尔基的《海燕》(板书课题)[点评:导入方式独具匠心:商讨的口吻,平等的姿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奠定了本课的基调;从学生较敏感的学与玩关系谈起,容易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愿望,创设出有利于探究的良好情境。]二、检查预习,落实双基。师:昨天已布置了预习任务,首先我将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不过,今天我们将改变过去听写的陈旧方式,而来开展第一个活动——“书法比赛”。不仅要求把字写准确,而且还要写美观。下面请三位同学上台比赛,愿意上台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教师点3人上台听写,听写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打分评比。)[点评:用“书法比赛”这种富于挑战性、竞争性的方式来代替听写,符合新课标“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更高标准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出示范作,上有毛笔所书本课生字词,并已注音,教师和学生一起边齐读边以手空临。)师:下面请大家交流课外所搜集的有关资料,内容应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体裁特点等……(生纷纷举手)生1:作者高尔基,原名阿里克谢·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出示图片及《三部曲》著作)师:哦,材料很翔实,还有实物呢。请大家把有关要点记到书上,课后有时间可以看看高尔基的作品。生2:本文写于1901年,当时正是1905年革命前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反动统治的根基。师:请大家在书上注①下关于时代背景介绍的字上打上横线。[点评: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的功夫是语文传统教学精华之一,应予以继承。同时,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阅读文学名著,开发了更广阔的语文课程资源。]生3:本文的体裁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文学体裁。师:那么,散文诗究竟是“散文”还是“诗”呢?生:是“诗”!不然,怎么叫“散文诗”,而不叫“诗散文”呢!(生笑)师:说得好!下一个介绍课题。生4:(出示图片)“海燕”是一种海鸟。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上飞翔,在俄文中有“暴风雨的报信者”的意思。师:也就是说,海燕本身只是一种海鸟而已,而没有什么特殊意义,那么在高尔基笔下将赋予它什么特殊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探究的问题。[点评: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