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情绪问题表现及相关策略——以教育案例《小虎不哭了》为例【摘要】:小班幼儿入园时普遍存有哭闹现象,部分幼儿经过一定的适合期即可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但也有少部分幼儿因为入园焦虑与自我意识偏差等原因致使哭闹现象在入园后的一定时间内仍然持续。针对这个现象,作者旨在通过对班级幼儿周幼虎情绪问题的表现、分析、对策及效果的阐述,呼吁更多的幼教工作者及家长注重幼儿的各类情绪问题,对症下药,促动幼儿健康成长。【关键词】:入园焦虑、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情绪问题个案描述及分析研究对象:周幼虎,又名小虎。出生于2009年9月,是一个情绪特别不稳定的孩子。自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对幼儿园有非常抵触的情绪。小虎不像其他孩子,哭闹一段时间后会开始慢慢适合,虽然入园已有一年,小虎仍每天哭着上幼儿园。就因为小虎的“哭”,成为幼儿园的“知名人物”,全园的老师都知道这个孩子,就连我们班从未谋面的家长都知道他的大名。小虎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虽然月龄偏小,但动作、语言发展都不亚于其他的孩子。对小虎的“哭”,我们尝试了很多教育方法,效果不佳。我们发现:小虎的”哭”不但仅是因为孩子入园的不适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小虎的自我理解出现了偏差,不能很好地建构积极地自我认知,从而导致不自信。所以,我们将小虎作为个案,实行观察、引导和疏通,对其实行心理干预,协助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让其产生良好的自我理解,建立初步的自信心,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适合幼儿园环境。案例观察记录:虎的妈妈与外婆很早就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小虎看到老师,露出了非常害怕的表情,大哭“小虎要找妈妈”。小虎妈妈与外婆把小虎交给老师,转身就走了。小虎一边“哭”,一边歇斯底里地喊着:“小虎要回家,妈妈早点来接我”,并在教室里不停地来回走动。小虎本是认真摆弄玩具,一见老师,就马上流露出紧张的神情,接着大”哭”并将老师推到门外,嘴里还不停地说:“小虎不上幼儿园!老师再见。”。案列三:(2012年5月16日)小虎这段时间有了一定进步,入园“哭”持续的时间已经逐渐减少。午睡起床,孩子们都在自己穿鞋子,小虎一个人呆坐在床边,看着大家自己却不动手。老师急忙催促小朋友:“大家动作快点,穿好鞋子去洗手”。小虎一听急了,哭着说“老师,小虎不会,小虎不会……”案列四:(2012年9月7日)今天离园活动是美术活动“小花伞”,小朋友们都在认真涂色,只有小虎在那叫“老师,小虎不会……”。这时小虎的外婆来接小虎,外婆见到小虎不愿意画画,心急的外婆拿起油画棒,大声对小虎说“小虎,你看大家都画好了,你赶紧画”。固执的小虎又开始”哭”了“小虎不会,小虎不会……!”外婆有些生气,一把拉起小虎回家。后来小虎妈妈告诉我,小虎为这事回家”哭”了很久。家庭背景:小虎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因为父母工作繁忙,长期由外公,外婆照顾,老人溺爱孩子,自然事事都由着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庭成员中文化水平偏低,但小虎妈妈非常重视小虎的教育,经常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并对幼儿园的教育表示认同和,在与小虎妈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虎不但在幼儿园容易”哭”,在家也是一样,而且脾气有些暴躁。外公外婆的溺爱,让小虎失去了很多自己动手尝试的机会,小虎的自理水平几乎为零。小虎的外婆还固执认为,小虎还小,这些事情不会,是理所当然的。针对小虎的情绪问题,小虎妈妈希望老师能给于孩子更多注重,让他能够及早爱上幼儿园。研究对象分析:经过对小虎个案的跟踪、观察、记录、分析,我们发现小虎的“哭”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入园分离焦虑小虎入园第一天大”哭”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眼神流入出的害怕,恐惧进而产生分离焦虑。所谓焦虑就是指个体预感到即将面临不良处境时的一种紧张情绪。幼儿入园焦虑,即由入园导致的生活规律及周围环境的转变给幼儿造成的心理负担。从一定意义上讲,分离焦虑构成了幼儿入园焦虑的核心内容。关于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周围比较熟悉的家人分离后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1]。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小虎不适合,这是造成小虎“哭”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