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语文,减负提素养呼兰区教师进修学校陈大莉减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出台了《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然而时至今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的教学依然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师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教、厌学情绪。如何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审视自己的教学,及时进行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预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顺序展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唯恐哪个细节、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讲不清楚学生不明白,把完整的教材搞得支离破碎,“揉碎了”反复讲解,让学生整天忙于题海训练,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如何让学生轻松地快乐学语文,减负提素养呢?一、利用通用工具,进行变式,由量变到质变,实现“归一”。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寻找通用工具,不管文章体裁如何,内容写的是什么,主题怎样千变万化,写法有什么不同,而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归一”为:“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这是去读懂小说、散文、诗歌、议论文的最大的通用工具。有了这个“归一”,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小说,“写什么?”就是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为什么写?”是指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特点及社会意义(主题);“怎样写?”是指情节的构建法,人物与环境描写方法。又如诗歌,古诗也好、现代诗也好、叙事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写什么?”就是指写的人、事、物、景(物象、意象);“为什么写?”是指主题或情感;“怎么写?”就是指诗歌的技法。学了一篇,就可以学无数篇;学了一首,就可以学无数首。如记叙文可以是:事例、品质或性格特点、写作手法;写景散文可变成:景物特点、情感、写法;抒情散文可变成:事件、情感、写法;说明文则从:知识要点、主题、说明方法;小说是:故事情节、主题、写法;诗歌是内容、情感、写法。通过循环往复,对小说、散文、诗歌、议论文等体裁的文章形成清晰的认识,新课可能也就变成复习课了。学生有了这些通用工具,就能够正确运用解决这一类问题,还可以进行变式和命题。从而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实现“归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就逐渐形成。学生在整体建构的基础上了解知识系统,同时每个知识点都是以系统中知识的面貌出现来验证通用工具的。这就像老师给学生配了一把万能钥匙,手中有了这把钥匙,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二、用教材教,整合开发资源。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重新把属于同一类的文章整合在一起,按文体分类进行教学。为了扩大学生视野,还要拓展一些同类的文章,验证通用工具,把同一个主题拓展的课外文章编印成册,开发课外读本,形成自己的校本教材,把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三、以生为本,优化作业设计和科学评价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基本途径。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是增强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1、提升作业兴趣,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提升作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以作文为例,我认为要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莫过于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喜悦,而作文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累。因此我就试着让学生从字词积累,从课外阅读的积累开始,以达到提高整个语文素养的目的。通过借助工具书来完成导学提纲的预习作业,通过诵读课外美文,积累好句好段。每周力争抽一节课让同学们自由阅读或赏析交流美文。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将遇到的一些好句好段,整理在专用的本子上,并定期交流,选出最经典的句子或语段,汇总编辑成册,成为班内诵读的材料。对于摘录的美文,鼓励学生学会赏析,抒写真实感悟。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多种形式布置作业,避免形式的单一。作业形式的多样要符合学生求新探异的心理特点,激发作业的兴趣。作业内容要与学生身边生活息息相关。如神十升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