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十一届三中全会ABC请问这三位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各是什么?伟大的历史转折历史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历史背景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思考坚持“两个凡是”,会造成什么危害,其本质是什么?历史背景两个凡是许世友将军生前收集的万枚毛泽东像章“两个凡是”——危害“两个凡是”——实质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延续个人崇拜,违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毛泽东思想。-------思想上陷入盲区2、不能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行动上陷入雷区“左”倾错误的延续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______年12月内容思想路线: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政治路线: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路线:形成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______________197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______________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考: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1.思想路线的转移:“两个凡是”教条主义、个人崇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政治路线的转移: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3.伟大决策要改革要开放两代领导核心的转变站起来开天辟地富起来惊天动地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3、安徽凤阳小岗村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内容和特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自主经营。5、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前提:土地公有制7、意义(结果和作用):(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3)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4)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废除考点3城市重点:1985年,国企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思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和调整给我们的启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90年代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示意图(1)在50年代-60年代出现一次小高峰,回忆我们所学知识,跟哪次历史事件有关?写出这次事件的法律文献。历史事件:1952年的土地改革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中国粮食产量徘徊低迷,思考为什么?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规律,挫伤农民积极性。1966-1976年,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4)通过上述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时期不同的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原则: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符合人民的利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的窗口第一步第一步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第二步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第四步内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深圳——“一夜崛起之城”、对外开放的窗口““25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25年,用前无古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20042004年年CCTV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经济特区“特”在哪里?有何作用?“特”在利用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作用:它们是以国家给与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