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段跟踪指导家庭教育的建议录入者:janice来源:不详点击数:575更新时间:2008-1-814:41:26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薄网易微博QQ空间开心网人人网一、小学低年级学段(1—3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身体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但不同组织器官机能的发育有各自特点。主要特点如下:(1)脑的重量逐步接近于成人(9岁儿童脑重1350克,成人平均为1400克)。大脑额叶有明显的增大,运动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得到进一步发展。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条件反射比较容易形成,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2)骨骼比较柔软,骨化尚未完成,有较大的弹性和可塑性,所以不易骨折,而易变形,尤其脊柱、胸廓最容易变形。(3)牙齿变化很大,乳牙开始脱落,恒牙逐渐萌出,咀嚼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但消化器官比较娇嫩。(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与生理发育相比,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则是处于一个重大的变化与转折时期。虽然从结束幼儿园生活到进入小学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学习、生活制度甚至教师的常用语言、语速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将面临着社会角色地位、生活环境等一系列的变化,并将开始承担一定的义务,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这一切都将促使学生的心理产生质的飞跃。此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情绪不够稳定,自我控制力也较弱,特别是刚上学的学生,容易因为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而产生情绪上的问题;(2)注意的稳定性不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7—10岁学生能持续注意20分钟左右,且直观、形象、新异的教具、教学方式等更能引起其注意;(3)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经验性逻辑思维)发展。不能理解的概念较多,往往需要应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等形式来掌握概念;(4)集体意识与个性正在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任务,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自己的基本态度;(5)人际关系以垂直关系(成人与儿童)为主,逐步向横向关系(同伴之间)为主发展。最初受成人特别是教师影响很大,以教师为绝对权威,以后逐步接受同伴影响的比例越来越大。另外,对于低年级学段学生来说,自进入小学起,学习就成为了主导活动,并且是一种必须进行的一项社会义务。但由于他们刚刚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为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对于完成学习任务所应具备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和方法等都有一个建立和形成的过程,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与指导下进行。二、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目前,家庭教育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广大家长特别是新入学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更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并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化为教育子女成人成才的实际努力,以期望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这一学段家长的心态及家庭教育特点主要体现为:1.对子女满怀期望,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由于子女刚刚开始步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学校学习阶段,此时的家长都满怀信心、对子女报有很高的期望,他们舍得投入较多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子教育,但由此也出现一些无视子女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子女个性健康成长的现象。2.关注子女的知识、智力与成绩,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不够此时的家长由于对教育系统特别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基本观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只知道更多地关注子女的知识、智力与成绩,而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劳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与培养不够,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子女今后的顺利发展。3.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指导不足此时的家长普遍重视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想方设法通过购买各种昂贵的“高质量”食品和多种保健品来增加营养,而对科学地进食和以身体锻炼方式来增强体质认识不够,更缺乏对子女良好情绪、情感等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