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房九年一贯制学校八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课题:第九课法律是武器(一、二框)课时:1课时主备教师:崔婷审核教师:崔婷检查领导:孟庆伟学习目标:1、了解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存在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2、学习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学习重点:学生了解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学习难点:未成年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具准备:班班通学习方法:讲授、讨论、实践一、预习导学:学生思考并讨论: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侵犯。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我们该怎么办呢?→由此导入新课二、知识要点:(一)我想有个家:1、学生根据《案情发布》进行讨论:(1)琪琪两次被自己的父母抛弃的原因是分别什么?(2)琪琪父母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3)加入你是琪琪,你会怎么做?(二)遭群殴的少女:学生根据《新闻链接》进行讨论:1、你认为在这个案例中君君的做法对吗?她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就以上两部分内容我们认识到:家庭、学校生活中我们的合法权益页由可能遭遇到不法侵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材料分析:2008年3月28日是第十三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公安部等五部委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了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的精神,某中学开展了“校园安全教育周”活动。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这一活动。1、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威胁校园安全的原因由哪些?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请你分别从社会、学校、自身三个方面,谈谈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四、巩固练习: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A、未满16周岁的公民B、未满18周岁的公民C、未满15周岁的公民D、未满10周岁的公民2、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懂得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环节是()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司法保护D、社会保护3、某市一名11岁小学生因贪玩逃学,被父亲捆绑悬吊致死,说明他父亲未完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司法保护D、社会保护4、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中的家庭保护,认识错误的是()A、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适当的方法引导未成年人B、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C、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以及聚赌、吸毒D、必要时给以惩罚,如打骂等5、有一天小丽放学回家后,发现自己的信被人拆开了。正在着急时,妈妈笑着对她说:“不要慌,信是我拆的,我想看看里面是什么。”妈妈的这种做法()A、虽然不恰当,但可以理解B、是对女儿的一种关心,值得肯定C、是违法的,侵犯了小丽的隐私权D、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