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专题定位这一节课解决两个热点。一是解决高中物理的有关图象问题,涉及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图象解决问题..物理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析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高考对图像问题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与之对应的图象并描绘出来;②通过对已知图象的分析寻找其内部蕴含的物理规律;③图象的转换——用不同的图象描述同一物理规律或结论;④综合应用物理图象分析解决问题.二是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高考对本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应用。高考导航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2.(2013·新课标Ⅰ·19)如图4,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图4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4.(2014·上海卷)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A.B.C.D.热点一运动图象问题1.对x-t图象和v-t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运动图象及其应用:斜率的意义纵截距的意义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x-t图象v-t图象1.(2014·福建卷,15)如图1-2-4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图1-2-42.(2014·山东临沂3月质检)物体甲、乙原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甲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1-2-5甲所示;乙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则在0~4s的时间内()A.甲物体所受合力不断变化B.甲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C.2s末乙物体改变运动方向D.2s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图1-2-5解后反思:热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物体或带电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速度公式:v=位移公式:x=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3.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第3s内平均速度的1.6倍,则物体下落时间为(g取10m/s2)()A.4.3sB.4.4sC.4.5sD.4.6s4.[2014·沈阳高三质量监测(二)]一辆公交车从甲站以a1=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出站,当其速度达到v1=50m/s时开始匀速行驶,临近乙站时司机又以a2=1m/s2的加速度刹车,公交车恰好停靠在乙站.某次发车时,公交车因故晚出发了t0=180s,公交车以相同的加速度出站,出站后当其速度达到v2=60m/s时开始匀速行驶,临近乙站时仍以相同的加速度刹车,结果也恰好停在乙站,并且正点到达.则甲、乙两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巩固练习5.(2014·高考冲刺卷七)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1-2-6所示,图线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