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和意义3.共产党组织的抗战路线名称,依靠力量4.百团大战(时间、地点、人物、意义)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946.6——1949.10)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材料一: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一、内战的爆发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材料三: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立刻发动内战?他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2)毛泽东为什么参加重庆谈判?原因: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准备尚未完成。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阴谋。目的:转嫁内战的责任;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拖延时间准备内战。(3)重庆谈判结果如何?签订《双十协定》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谈判地点:重庆桂园战争爆发的标志: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1947年6月)国民党的方针:全面进攻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2、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8月)主攻方向:中原解放区拉开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二、内战爆发和进展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战略防御阶段国统区解放区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太岳兵团陈赓谢富治华东解放军主力陈毅粟裕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三军配合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毛泽东130万人430万人19461946年年66月月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19481948年秋年秋280万人365万人3、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秋—1949年初)原因: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果: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4、战略追击阶段(1949年4月—)(2)渡江战役:追歼残敌。(3)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1)1949年北平和谈材料: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蒋介石材料: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解放战争全记录》目的:以假和平作缓兵之计,部署长江防线。结果: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三、内战胜利1.右面这幅照片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这成为珍贵的历史镜头。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如何坚持抗战B.建立何种国体政体C.决定实行土地改革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3.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C.淮海战役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4.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5.“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