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2-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1.基本要求(1)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摧残文化艺术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2)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2.发展要求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一二三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初步实施1.历史背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的指导思想。(2)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2.正式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历史意义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在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一二三学习“双百”方针时,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状况,从必然性、可能性等方面理解其时代背景;同时,应注意它与我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异同点。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一二三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文化凋零的主要表现(1)“红卫兵”在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许多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遭到批斗。(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3)许多优秀的中外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4)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的“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一二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文艺界“以阶级斗争为纲”,背离、抛弃了“双百”方针,使文学艺术事业受到极大摧残。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一二三三、文化事业的繁荣1.历史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主要原因(1)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2)“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3.发展状况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一二三学习“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时,应联系我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从历史背景、提出时间、主要内容、重大影响等方面,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首页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双百”方针的贯彻和执行为什么屡遭挫折?这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教训?提示:分析时,应结合“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社会状况展开说明;其中,“原因”需要从极“左”思潮泛滥等方面进行概括,“教训”可从健全民主与法制等角度进行归纳。首页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例题1例题2【例题1】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析:“双百”方针以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为宗旨,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目的不符。答案:D首页自主预习典型考题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例题1例题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