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化学实验知识的综合应用1.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镁。已知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释放出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或MgO;在干燥HCl气流中加热,能制得无水MgCl2。可选用药品:MgCl2·6H2O晶体、NaCl(s)、KClO3(s)、MnO2、浓H2SO4、浓盐酸、稀NaOH溶液。仪器如图所示(装置可重复使用)。回答下列问题:(1)组装氯化氢气体发生器,应选用的仪器(用编号A、B等填入)是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2)按气流方向,其余装置的连接顺序(用数字①、②等填入)是:()→()()→()()→()()。(3)各装置中应放的药品: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4)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2.某实验小组欲用10g胆矾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①②③④⑤⑥⑦ABCEFABCⅠ.请你完成他们制取氧化铜的实验步骤。(1)称取10g胆矾,将其放入小烧杯中,再_______。(2)向步骤(1)中的烧杯内滴加______溶液,直至产生大量的沉淀。(3)检验沉淀是否完全,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4)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加热至测定全部变为_____色。(5)再将步骤(4)所得混合物_____、洗涤、______后研细;验证是否洗净沉淀中的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Ⅱ.请用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证明氧化铜能加快约7%的双氧水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即比较反应速率)。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1)从实验原理来看,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可以指_______、也可以指________。(2)实验时气体收集在B中,B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若要检验产生的气体是O2,待实验序号双氧水体积催化剂待测数据①②③15mL15mL15mL无CuO(0.5g)MnO2(0.5g)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下端乳胶管,打开单孔橡皮塞,_________。(3)为探究CuO在实验②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除与①比较外,还需补做下列实验不必写具体步骤):a.证明CuO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b.___________。Ⅲ.为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加入双氧水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你设计验证的实验是_________。3.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去,停止通气后,给、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D:_______。(3)总之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A品红B品红DNaOHCE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目的。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不褪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制备、性质等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利用A或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单质有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2)A、C装置相连后可完成多种实验。①若在甲、乙、丙中分别盛装的试剂为:稀盐酸、石灰石、次氯酸钙溶液,则实验开始后在试管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该实验可说明相关酸的酸性强弱顺序SO2Cl2浓硫酸品红NaOH溶液甲乙A有孔塑料板BCDa(弹簧夹)cb丙水丁氢氧化钠溶液ABabC是_________。②已知KMnO4在常温下可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请利用该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KMnO4、Cl2、Br2的氧化性强弱。(3)当B中盛装有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后,可验证铜和浓硝酸的反应。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②B、D装置相连后,可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操作步骤为:先关闭弹簧夹_____,再打开弹簧夹______,使NO2气体充满试管丁。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下一步应如何操作?③盛NaOH溶液的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