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第四单元隋唐【提纲挈领】政权更替:581年隋朝建立,隋炀帝暴政而亡。618年唐朝建立,907年唐亡。兴衰盛世局面: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是其特点。科举制:分科考试的选官制,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历朝沿用。府兵制: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以均田制为基础。兵役制度募兵制:兵将有隶属关系的兵制,唐玄宗是创立。租庸调制:隋唐实行,与均田制结合的赋役制度,以庸代役是其特点。赋税制度两税法:唐朝中期实行,按资产交户税,按田亩交地税,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农业发展:生产工具改进、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水利兴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分布广、规模大、产量高、分工细、技艺高,陶瓷、造船成就显著。商业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广阔、政府规范管理。城市兴旺:长安、洛阳是商业大都会,扬州、成都是商业城市。突厥:唐朝打败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改名为回鹘。南诏:彝族纥白族的祖先,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会盟。外交政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联系国家:日本、新罗、波斯、大食、东罗马等。交往方式:互派使者,友好往来,代表人物有玄奘等。文化特点:兼收并蓄,全面发展,泽被深远。繁荣原因:政治、经济基础雄厚,开明的政策,广泛交流,继承成果。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天文历法、医学药学、建筑。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制度革新经济繁荣民族和睦外交频繁文化繁荣文学繁荣:诗歌的黄金时期。多彩艺术:绘画风格、书法乐舞、敦煌莫高窟。课时9隋唐的兴衰【巩固·夯实基础】一、隋朝的兴衰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581年,外戚杨坚建隋,定都长安。(2)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3)统一的原因:①民族融合;②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④陈朝的腐败。(4)统一的意义: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2、隋朝重大工程建设及影响(1)兴建两都: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兴建大兴城和洛阳城,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2)广设仓库:著名的有洛口仓和含嘉仓等,仓库规模之大,积储之多,前所未有。(3)开通运河:①主观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②概况:公元605~610年修建,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③特点: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4)修筑驰道:主要有榆林——涿郡、太原——洛阳两条,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3、隋朝短命而亡(1)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①大兴土木,苦役百姓;②三征高丽,好大喜功;③滥施刑罚,法律严酷。(2)经过:①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义,各地响应。②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③618年,隋亡。二、唐朝前期的政局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都长安,此后几年统一全国。2、贞观之治(1)原因:①隋朝的发展,创造条件;②社会稳定,是前提条件;③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思想。(2)措施:①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贤相有房玄龄、杜如晦,名将有李靖、李勣,谏臣魏征。②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③文化上,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3)结果: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3、武则天的统治(1)夺权:协政掌权,称帝后改国号为周。(2)主要政绩:①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②政治上,重用人才,发展科举,创立“自荐”求官制度,名相有狄仁杰、姚崇。(3)结果:经济发展,国力上升。4、开元之治(1)原因:唐玄宗前期结束动乱,调整统治政策。(2)主要表现:①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吏治,采取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施,名相有姚崇、宋璟;限制佛教;实行募兵制。②经济上,大力发展生产。③文化上,发展科举,设集贤院。(3)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