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的最佳解释是()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4.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是“千古创论”,郡县制()A.开始于秦王朝的建立B.终止于汉初分封王国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有利于扩大秦朝版图5.《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这一做法()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C.目的是强化皇权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B.加强中央集权C.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D.加强君主专制7.“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8.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议机构9.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这一观点认为()A.军机处与内阁相互制约B.新机构的出现造成了专制皇权的分裂C.分权才有利于加强皇权D.皇权不断强化易导致权力中枢的变化10.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11.《礼记》载:“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2.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13.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的是()①《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②《隋唐英雄传》中某人以科举成名,后官至礼部侍郞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规定“割台湾、偿二百兆”的条约签订于()A.道光帝时期B.咸丰帝时期C.光绪帝时期D.嘉庆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