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B.民主选举首领C.世袭制D.分封制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广建诸侯藩国B.区分血缘亲疏C.保证法律执行D.巩固分封秩序4.《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5.《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6.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治,不能平天下7.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A.刺史制、封国制B.三省制、封国制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D.一省制、刺史制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宗法制和郡县制B.分封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明太祖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2.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A.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B.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3.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14.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5.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分)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对后世影响很大。据此回答16~19题。16.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A.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B.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C.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D.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17.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①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③2002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8.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这是罗马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