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漳州调研)1415年,胡斯因反对天主教会拥有地产、谴责教皇兜售“赎罪券”而被处以火刑;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同样的质疑却掀起欧洲宗教改革。这表明()A.思想变革是社会转型先决条件B.英雄人物的出现决定历史进程C.革故鼎新需契合社会演变时机D.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偶然性解析:材料中两次反对天主教会的行为及结果差异说明进行变革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故C项正确;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思想变革,故A项错误;B项说法扩大了个人的作用,不符合唯物史观,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415年胡斯的失败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故D项错误。答案:C2.(2019·郑州模拟)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解析: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从题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碍,故D项错误。答案:A3.(2019·保定模拟)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解析:“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可见与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相关联,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D4.(2019·绵阳模拟)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这些小册子()A.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D.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进行宗教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教主张,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从标题和醒目的图画可以看出,这些小册子通俗易懂,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故D项正确。答案:D5.(2019·太原模拟)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但两人也有区别,前者强调“个人对《圣经》的正确理解”,后者强调《圣经》是“绝对真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肯定《圣经》的权威B.都反对宗教神学思想C.对人文主义的态度不同D.对上帝的认识不同解析:根据材料“前者强调‘个人对《圣经》的正确理解’,后者强调《圣经》是‘绝对真理’”,二者都强调《圣经》在信仰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二者都主张宗教改革,但不反对宗教神学,均主张“信仰得救”,故B项错误;二者都反对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C项错误;二者都强调对上帝的信仰,故D项错误。答案:A6.(2019·永州模拟)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C.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