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一中高二语文组乐海燕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各则语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领悟经典的思想内涵,学以致用,学会立身处世、提高个人修养。二作者作品简介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三初读经典四研读经典五再读经典六课后学习第一则第二则第三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六则第七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则初读经典理解大意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啊。”第一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先生说:“我十五岁开始专心求学,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没有疑惑,五十岁时知道了天命,六十岁时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容,七十岁时一切随心所欲,而不超出规矩。”第二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先生说:“由(即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第三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四则颜渊、子路立侍(在孔子旁)。先生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和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先生说:“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使他怀念我。”第五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第六则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知,同“智”。乐:乐,喜爱。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第七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总是忧愁、哀伤。第八则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第九则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不要看,不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动。”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第十则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少年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贪欲。”自主选择一两则最有感悟的语录仔细研读,品悟其所蕴含的道理,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四研读经典感悟智慧五再读经典归纳拓展1、探究归纳文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好学乐学,真诚守信博爱仁慈,重情重义安贫乐道,胸怀坦荡,清心寡欲,克己复礼等。2、“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都有深远的影响及意义,孔子之后有哪些这样的仁者?(1)孟子:把这种仁发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3)周恩来:“生为国家,死为人民的耿耿忠心”(4)飞人博尔特:奥运夺金后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女孩,她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这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爱。(5)高耀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