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背景助读知识梳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这些成语皆出自孔子之口,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最终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串在其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1.注字音子夏为莒父..宰Jǔfǔ大车无车兒·ní小车无车兀·yuè松柏之后彫.diāo2.识通假(1)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亏损(3)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背景助读知识梳理3.释词义(1)更也,人皆仰.之抬头而望(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要求(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以、能够,可引申为行得通4.解多义(1)过ەۖ۔ۖۓ君子之过也过失,过错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路过,经过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过ەۖ۔ۖۓ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拜访,探望(2)舍ەۖ۔ۖ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休息,止息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房舍退避三舍三十里背景助读知识梳理5.辨活用(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光大(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使动用法,使……足6.析成语欲速则不达: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7.明句式(1)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句(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介宾短语后置句背景助读知识梳理8.积名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9.记常识四书五经:“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加上《论语》《孟子》两部著作;“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典籍。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点评:关于治学,孔子认为不仅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谦虚诚实,实事求是。因为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不知、不足,才能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治学也是做人,是否诚实也是我们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错了。点评: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在于有无“仁德”,而不在于“无过”“有过”。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君子“闻过则喜”,“过而能改”;小人闻过则怒则惧,千方百计地去掩饰自己的错误与过失。有了过错而不去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么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点评:在此,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仁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了。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译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点评:孔子曾经度过贫困卑贱的少年时期,直到青年时期仍不被贵族统治者所接受,后来他广泛地接触社会,具备了各种技能,可还是不被重用,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得不周游列国,即便这样也不能找到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最后不得不再次回到故土著书立说,开馆授徒。而孔子最可宝贵的地方也正在于此:身处困厄而自强不息,穷且益坚而不坠青云之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与其说是表达了孔子对一种品格的赞美,毋宁说是对其自身的一种客观评价。这个比喻生动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