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学科第三次考试(选修)2009.5.(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1、美国总统胡佛入主白宫时,美国的经济()A、经济危机已经爆发B、美国经济正处于繁荣顶峰,但繁究其根源之下隐藏着深重的危机C、美国经济处于滞胀状态D、正是危机过后的复苏阶段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B、使美元升值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银行3、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4、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B、缓和了社会矛盾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5、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又实行社会主义制度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A、积极推进新科技革命B、大力发展国家龚断资本主义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7、20世纪80年代,某国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100%。该国最有可能是()A、美国B、联邦德国C、法国D、英国8、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这主要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有利于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B、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程C、有利于加快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进程D、有利于促进苏俄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9、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10、苏联的下列政策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D、大清洗运动11、苏联制定新宪法的目的是()A、为落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B、为落实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为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用心爱心专心D、为了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13、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根本因素是()A、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14、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中,优先发展的是()A、轻工业B、重工业C、军事工业D、机械制造业15、在赫鲁晓夫统治期间,发生的震惊国内外的一件大事是()A、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B、工业总产值达到欧洲第一位C、开展大清洗运动D、苏联的解体16、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强调集体领导原则②都注意扩大了企业的权限③改革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④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导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提出的口号、目标不切实际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C、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D、高度集中的旧体制束缚18、1988年5月3日凌晨,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进行结算……2007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货币。”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①经济区域化进一步发展②欧盟各国的政治联系进一步加强③欧洲一体的进程进一步加快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承认了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①日本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西欧的政治经济实力不断增强③美国的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