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学业水平训练一、选择题1.〈辽宁学业水平〉图4-19-2是某县1978—1982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完成“一五”计划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3.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对于物质生活的变迁,老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这一民谚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十四大”6.〈天津学业水平〉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将其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会议是()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七大”二、非选择题7.〈四川学业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材料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2)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第一次被确定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的思想,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表反映出1978—1982年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现象。A项发生于1957年;B项在1992年提出;C项发生于1992年后,故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村经营方式的改革,但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故A表述不正确。3.A解析:本题考查点为经济体制改革。B项是在1984年10月开始;C项发生在21世纪初;D项表述错误,我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打制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个体工商业”说明我同不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4.C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经营向主权。5.D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坏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同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非选择题7.(1)改革、开放。(2)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任答两点即可)(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