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力学综合中多过程问题授课教师:王文平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课前知识准备力学三大观点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功能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一、基本运动模型学生活动模型的组合:请同学们把2~3个基本模型组合成一个单体多过程问题情景导入二、合作探究:“多过程”问题解题的基本方法1、以单体多过程问题为例,研究拆分的方法和依据例1.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光滑水平直轨道与半径为R=0.4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在半圆的一个端点B相切,半圆轨道的另一端点为C。在直轨道上距B为1.0m的A点,有一可看做质点、质量为m=0.1kg的小物块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1.25N将小物块推到B处后撤去,小物块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处后,落回到水平面上,取g=10m/s2。求:小物块落地点到B点的水平距离。——拆分问题引导:1、题目中包含几个物理过程?2、每个过程物体做什么运动?3、每种运动满足什么物理规律?4、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关键位置(时刻)是哪些?审题指导:对题目的有用信息,要用文字、符号或图标,数据等简单形式进行有序的标注FCBARO过程拆分例题小结:拆分子过程的依据:如果物体的运动规律变化了,或者它属于另一个典型的物理模型了,那就可以进行拆分了,同时注意子过程之间的衔接点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速度2、多体多过程问题的求解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突破多体多过程问题例2(11年)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MN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以某一初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1)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t;(2)小球A冲进轨道时速度v的大小。建立物理情景v画运动过程草图课堂总结:解力学多过程问题的基本步骤1、审题(阅读文字和图形)2、拆分(根据所满足的物理规律把原题拆分为多个子过程)3、分过程列式,求解(对各过程建立模型选择规律)针对训练: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A=1kg的物块A与质量mB=2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m/s2,求(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2)绳拉断过程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3)绳拉断过程绳对A所做的功W。BVBvABvCBV0VA=0过程1: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弹簧弹性势能转化为物块B的动能;过程2:绳子拉断过程,绳子给A、B瞬时冲量,A获得速度;过程3:绳子断开后,物块B冲上圆轨道,恰能到达最高点。(系统机械能守恒)(A、B系统动量守恒)(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BV0VA=0BVBvABvC课堂小结突破多过程问题的方法:形成物理情景,拆分物理过程,找到过程间联系一、“合”—初步了解全过程,构建大致运动图景三、“合”——找到子过程的联系,寻找解题方法二、“分”—将全过程进行拆分,分析每个过程受力特点及满足的规律作业要求:1、审题时画出有用信息,圈出题目的突破点2、写出所拆分的子过程3、必要时画出运动草图布置作业1、如图,一个质量为0.6kg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m,θ=60度,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v=4m/s。(取g=10m/s2)求:(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3)小球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4)判断小球能否通过最高点C2、高出地面h=1.25m的光滑平台上,靠墙放着质量为m1=4Kg的物体A,用手把质量m2=2Kg的物体B经轻弹簧压向物体A,保持静止。(弹簧与A、B不系牢),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P=100J。在A、B之间系一细绳,细绳的长度稍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放手之后,物体B向右运动,把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