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5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精确预测·命题前瞻1.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是广义相对论的内容,故B正确。2.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C.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D.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而来的【解析】选A。题干所举的例子证明了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A。B、C、D与题干例子无关,故排除。3.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物。这可以用来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近代大学成为了新思想的摇篮C.近代自然科学常识逐渐普及D.人文精神与科学观念相互交融【解析】选D。据材料“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物”可知科学理论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依据所学,牛顿经典力学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具有科学精神的新课程,而不是强调启蒙运动的社会基础,排除A;“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物”,材料强调近代科学课程的影响,而未涉及近代大学的影响,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知识普及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强调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排除C。4.17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为光学和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A.利于巩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B.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C.在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D.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解析】选C。材料“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在调和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故选C;“新科学”促进思想解放,冲击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排除A;调和宗教与科学矛盾未影响研究者的信仰,排除B;材料“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调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不反对封建神学,排除D。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一条贯穿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的鲜明主线: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从伏羲到牛顿,有一群不同年代、不同信仰和不同国家的“夸父”们前赴后继地“追逐太阳”,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命运。——摘自隋云鹏《夸父追日:从伏羲到牛顿——兼论理性主义的发展》解读材料,围绕人类“追逐太阳”的主题,自拟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可以选择一位或几位“夸父”,也可以选择一个时代或以古今结合、中外关联进行整体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追逐太阳”“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命运”指追逐科学理论或科技的突破发展,使人类不断加深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推动人类的进步。最容易入手的是:材料里有牛顿,往前联系哥白尼或伽利略,往后联系爱因斯坦或普朗克,找到这些“夸父”后,再确定题目;观点要鲜明,史实要准确,史论要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以来科学理论的突破不断改变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论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为人类打开了通往自然科学的大门,引起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人们的世界观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