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目标导航1.对于百家争鸣中的墨家、法家、道家和兵家,了解即可。2.要注意比较百家思想的异同,理解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3.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是本节的重点,结合孔子的思想来掌握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一、背景1.经济:________和________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2.思想(1)传统的________受到猛烈冲击。(2)一批____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的觉醒。二、表现1.儒家代表孟子荀子地位思想家,________学派奠基人之一战国时期百家思想________思想主张(1)核心:________学说①继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②发展: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的主张(2)人性论:主张________说(3)义利观:倡导“________”,强调先义后利,(1)天命观(哲学思想):提出“________”和“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论(道德思想):主张“________”,但认为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3)政治主张以________为主,礼法并施舍生取义影响(1)________以后《孟子》成为经典,列为“四书”之一(2)被称为“________”,对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杂糅百家,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2.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1)主张①“________”:也称“仁”,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与孔子的“仁”有很大差别。②“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________。③“尚力”:强调________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④“节用”、“________”: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2)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________的利益。②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受重视。3.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1)主张①哲学观:“________”,认为事物无本质区别。②人生观:“________”,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③天命观:天与人“________”,人必须顺应自然。(2)地位:继承发展老子思想,是战国时期________集大成者。4.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1)思想①政治观:主张________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②历史观:反对儒家“是古非今”,主张________。(2)影响①适应了建立统一的________体制的需要。②与________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3)地位: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成为秦治国的指导思想。5.兵家(1)代表:孙膑,其思想主要受《________》影响,并广泛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2)主张①强调要懂得________。②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③重视________。三、影响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极大影响。(1)________孕育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________。(3)________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诸子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________的基本精神。答案:一、1.铁器牛耕2.(1)礼法秩序(2)士人二、1.儒家集大成者仁政君为轻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天行有常性恶论礼教唐代亚圣2.(1)①兼爱②和平相处③生产劳动④节葬(2)①手工业者3.(1)①齐物②逍遥③不相胜(2)道家思想4.(1)①法、术、势②变法革新(2)①中央集权政治②儒家思想5.(1)孙子兵法(2)①战争的规律③人的作用三、1.(1)儒家思想(2)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2.传统文化课堂作业(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全面”。B、C、D都包含在A中。故A正确。2.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该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庄子答案:A解析:根据“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可知,该思想家是孟子,他提出了“仁政”学说。3.下列属于荀子主张的是()A.“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刑过不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