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理解法”的运用江苏张馨“理解法”在记忆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从五种“理解法”入手。谈谈“理解法”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一.推理理解法推理理解法是指运用已有的、类似的知识,综合各种因素,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分析,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对结论的理解。例如,为什么说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在中国行不通?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要抓住第三条道路的实质(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结合各种政治力量的内在本质、态度和关系来进行合理、科学的推理分析,整合得出它行不通的原因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不允许中国独立;封建主义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也不会允许;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更不会允许;中国共产党也不赞同“中间路线”;民族资产阶级也无能力实现“中间路线”。综上所述,“中间路线”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是历史的必然。二.突破理解法关键点,即决定这一事物发展程度、发展方向、性质变化的关键所在。抓住了关键点,就能够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并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就是突破理解法。例如,如何理解华北事变是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一个转折点?对此问题,我们应抓住华北事变是一个转折点的关键:它使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前,日本侵略尚未威胁到国民政府的根本利益,因而,国民政府仍积极“剿共”,对外妥协退让。而1935年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压倒一切的矛盾,即主要矛盾,国共两党间的阶级矛盾退居到次要矛盾,所以说华北事变是一个转折点。三.整体理解法整体理解法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大历史观,即把具体的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去把握它的起因、过程、结果、影响等,并揭示出它与其他事件的内在联系;或者是对某一个历史概念、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去全面分析、透视,把握它的内涵、外延,从而形成整体认识。例如,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如何探索到“工农武装割据”这一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思考这一问题时,我们应抓住从实践探索到进行理论总结,再到实践检验的认识、理解过程,去分析理解。四.比较理解法历史常有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说明很多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是可以通过联想、比较来学习和认识的。比较理解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按其知识要素进行比较,学会明是非,准确理解历史知识,进而自由地运用历史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把南京国民政府和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进行比较,可以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到二者在背景、组织者、依靠军队、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性质、影响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从而进一步分析并得出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五.归类理解法归类理解法就是将所学的知识,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梳理归纳,加以对照,找出它们的共性、个性,这样便于理解和全面掌握。例如,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已经出现了三个相对的快速发展时期,试问这三个时期分别出现在何时?归纳出它们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对我国发展经济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