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反馈练习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将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将第II卷的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上。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C12N14O16Si28P31S32Cl35.5Na23Mg24Al27Ca40Fe56Cu64Zn65Ba137第I卷(选择题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2.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下列实验可行的是()A.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4.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右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出)。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6.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SO2、CO2、NO2都是酸性氧化物B.Na2O、Fe2O3、Mn2O7都是碱性氧化物C.HClO、HClO3、HClO4都是强酸D.KOH、Ba(OH)2、Ca(OH)2都是强碱7.以下实验所得数据或要求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5.50gNaCl晶体B.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7.25mL的浓H2SO4,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5.4mL的苯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8.50mL的KMnO4溶液8.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A.①②④B.③⑤C.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9.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现象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反应中有颜色变化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NH+4:气体法B.I-:沉淀法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10.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C.具有丁达尔效应D.加入碘水变蓝色11.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H2硫酸化学钝(CP)(500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g/cm32C.配制200mL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12.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强碱性的溶液中:K+、S2-、SO2-4、ClO-B.能使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I-、Cl-、NO-3C.在pH=1的溶液中:NH+4、Mg2+、SO2-3、NO-3D.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NH+4、Na+、Cl-、HCO-3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将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