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铁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画中多有反映,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一幅壁画。它反映了当时()A.西北地区最早出现了铁犁牛耕B.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文物均为第一手史料C.西北地区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D.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2.探究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空白处应填入()①井田制的破坏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小农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政策保障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作用前期,积极作用为主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瓦解的主要因素占鳖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南北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渐趋向平衡B.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4.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这种工具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5.《诗经·卫风·氓》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古代丝织业的发展C.古代商业活动D.古代麻织业的发展6.“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官营专卖D.市坊制度7.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8.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据材料判断宋朝()图一(唐)秘色瓷图三(清)珐琅彩花卉瓷碗图二(宋)孩儿枕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商税总量超过农税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商业发展不受监管9.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出现股份制商业公司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平民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D.明朝的朝贡贸易11.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对表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时间进口棉纱(万担)进口棉布(万匹)1872年51224.11890年108.21556.1A.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