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过关检测(六)物质的定量分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0mol·L-1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读数,读数为1.00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读数,读数为11.00mL。该学生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10.00mLB.小于10.00mLC.等于10.00mLD.等于11.00mL解析:选A放液前仰视,放液后俯视,读出体积比实际体积小。2.下列操作一定会引起实验偏差的是()A.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也无气泡B.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接近滴定终点,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但不足半分钟又转为黄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颜色又转变为橙色,持续半分钟后颜色不变C.某学生要配制0.1mol·L-1的稀硫酸100mL,当加蒸馏水到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结果不慎使液面稍稍超过刻度线一点,将多余部分吸出,使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D.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的NaOH标准溶液因与空气接触吸收了少量CO2,用此标准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解析:选CA、B中操作正确;C中操作减少了溶液中溶质,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中吸收CO2后的NaOH溶液混有的Na2CO3在滴定过程中也与HCl溶液作用,此时若用酚酞作指示剂,两个作用是等效的,因此,此操作不一定引起实验偏差。3.以下仪器,用蒸馏水洗净后便可立即使用而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是()①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②中和滴定用的滴定管③容量瓶④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用于称量的小烧杯⑤量筒(量浓硫酸用)A.①②⑤B.①③C.①③⑤D.②④⑤解析:选B①、③有水存在不影响测量结果,因实验过程中还需加水。②、④、⑤有水影响实验结果。4.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B.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橙色C.用石蕊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紫色D.在滴定过程中,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涂抹在pH试纸上,至混合液pH为8解析:选A滴定终点的判断直接取决于指示剂的选择。常见指示剂及变色范围有:甲基橙(3.1~4.4),酚酞(8.2~10.0),由于此实验是用标准碱滴定弱酸,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故用酚酞作指示剂最好。当滴有酚酞的醋酸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溶液由无色转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5.在前一种分散系中慢慢滴加后一种试剂,能观察到先出现沉淀后变澄清的是()①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②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盐酸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锌溶液④蛋白质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⑤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⑥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⑦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A.①②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解析:选A①首先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则Al(OH)3溶解;②加少量盐酸时,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盐酸,Al(OH)3溶解;③是氢氧化钠过量,一开始没有沉淀,发生反应:Zn2++4OH-===[Zn(OH)4]2-,继续滴加,会产生沉淀,Zn2++[Zn(OH)4]2-===2Zn(OH)2↓;④蛋白质的变性,沉淀不溶解;⑤反应生成Al(OH)3沉淀,沉淀不溶于氨水;⑥银氨溶液的制备,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于氨水,得到银氨溶液;⑦首先是胶体的凝聚,得到Fe(OH)3的沉淀,然后沉淀溶于酸。6.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CuCl2晶体试样的纯度,试样不含其他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已知:2Cu2++4I-===2CuI↓+I2,I2+2S2O===S4O+2I-。取m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部分实验仪器和读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样在甲中溶解,滴定管选乙B.选用淀粉作指示剂,当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C.丁图中滴定前,滴定管的读数为a-0.50mLD.对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后读数方式如丁图所示,则测得的结果偏小解析:选DA项,甲中盛装的是含有I2的溶液,则滴定管中盛装的为Na2S2O3标准溶液,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