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科试卷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Ⅰ卷(60分)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废电池深埋,可防止重金属污染B.焚烧处理垃圾可资源再利用,能减少污染C.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农作物秸秆收割后可发酵制造沼气和农家肥2.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MgCl2B.NH3C.NH4ClD.C2H2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甲烷的球棍模型: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氯化氢的电子式: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形成化学键B.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C.铝热反应D.生石灰溶于水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B.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C.和互为同位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6.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右图。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有1mol电子转移时,反应的氧气为5.6LC.外电路中电流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D.电极b的反应为:O2+4e-+H2O=4OH-7.对于反应2SO2+O2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molSO2和5molO2充分反应可生成2molSO3B.2molSO2和1molO2达到化学平衡时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一定为2∶1∶2C.达到化学平衡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的生成速率的2倍D.三种物质的浓度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8.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ΔH=aKJ·mol-1H2(g)+1/2O2(g)=H2O(l);ΔH=bkJ·mol-12H2(g)+O2(g)=2H2O(l);ΔH=ckJ·mol-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放热反应B.a和b的绝对值可以相等C.a、b和c均为负值D.2b=c9.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食盐溶解B.冰融化C.氯化铵受热分解D.氧化铝电解10.反应N2(g)+3H2(g)2NH3(g)是一放热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会使正反应速率升高逆反应速率减慢B.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H2可以100%地转化为NH3C.当NH3的浓度是N2的二倍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11.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N<O<FB.酸性:HClO4>H2SO4>H3PO4C.热稳定性:HF>HCl>H2SD.原子半径:Al>Mg>Na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和石油主要组成元素均为碳、氢元素,二者都是混合物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原理相同,都是化学变化C.煤的液化主要是为了得到苯等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D.煤的气化是物理变化,目的是获取高效、清洁的燃料13.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使用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不起反应B.甲烷和乙烯因碳原子数不同,所以互为同系物C.甲烷跟氯气反应每生成1molCHCl3则消耗3molCl2D.因为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所以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14.有关乙烯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②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③乙烷中混有乙烯可用溴水洗气除去④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A.有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③④15.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的分子式是C6H6,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分子中含有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D.苯泄露会导致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16.有A、B、C、D、E五种金属元素,在相同条件下,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A的弱;A、B单质均可以从C盐溶液中置换出C;D单质可以与冷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A、B、C、E四种单质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E不放出氢气.则五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D>B>A>C>EB.A>B>C>E>DC.D>A>B>C>ED.D>E>B>A>C17.关...